列印
上層分類: Audio frequency circuits
點擊數: 13912

最近想開始玩LP唱盤,需要唱頭放大電路,為了方便起見,不想搞得太大,手邊剛好有部Audio Research SP9 MKII,據原主說已經故障,趁著顧小孩的空檔時候把它修理好。拜網路發達之賜,維修手冊很容易就找到了,這部機器由於照顧良好,因此也沒啥大不了的毛病,就是沒聲音而已。

 

大概找了一下問題所在,靜音電路動作不正常,整理了一下555計時IC周邊的電路就正常了,順便測試了 一下各點電壓以及輸出,沒啥大問題。翻閱維修手冊,發現它的電路還蠻有意思的,雖然號稱管機,不過信號路徑上用的電晶體還真不少,高電平放大部分,就有Q7,Q8,Q9與Q10四顆,分析上,先把回授電阻R31短路到地,就可以得出電路的大致架構。Q7負責第一級放大,是n channel JFET,Q10則是Source-Follower,提供低內阻的輸出,回授路徑則是R27拉回至Q7的源級,雖然看似複雜,在晶體電路裡這些都是很基本的做法。

比較耐人尋味的地方有二,一是V2真空管的陰極部分,除了透過R26、R31接到地外,還有一路透過R30與C11下地,似乎是一組補償電路,由於電路圖上沒有附零件數值,我也沒那耐心把數值抄下來,就點到為止。疑點二則是Q8與Q9這兩支p-channel JFET,源極與集極直接短路,三端子變成兩端子元件,根據強者我同事Echo言,在MOS FET IC設計上,這樣做是等效成一個電容。JFET的G與D、S間的電阻不比MOS隨便都是mega級,因此等效電路上可能會變成一個電阻並聯一個電容,猜的,八九不離十吧。看Audio Research好像還蠻喜歡這樣用JFET的,除了高電平級,唱頭放大電路也有類似用法。如果這個假設是正確的,這兩個元件的功能有可能為二:一是所謂的boot-strap電路,簡單的說,如果等效電容很大,則藉由Q10源極的同相位輸出訊號,透過這個電容等效放大R25的數值,以使V2獲得更大的放大率,理論是:{mathpublisher}A=mu*Rp/(rp+Rp){/mathpublisher},共陰極放電路,等效屏極負載電阻Rp越大,放大率越大。話說這部前級放大率已經夠大了,還需要在乎這幾dB嗎?如果這兩個晶體元件的等效電容不大,則此電路只會對高頻有影響,可以看成是高頻補償電路,實際上是哪一種,我也不知道。

查了查網路,李茲線加上大量並聯,好像是ARC調聲的秘訣,偏巧這幾種做法都是敝人相當感冒的,開機試聽的感想也大致是如此。說好聽一點是場面大,動態寬,豪放,難聽一點就是渾濁,一團亂,慢吞吞,簡直難聽到了一個極至,本來想說勉強適應幾天,畢竟它的phono還蠻完整的,後來實在受不了,還是把它拆下,考慮再三,本來是想大改一番,後來想想手上也沒幾台廠機,就留著這部放在架子上,免得給人說是沒聽過high-end機的土包子。

如果手上有SP9的網友,想要大幅改善聲音,可以試試看我的建議:把所有電容併聯的地方改成留一個大的就好,例如C29與C9,C12、C30與C30A,其它地方還有一堆電阻也是並聯的,把等效數值算出來,用一支電阻取代,所有訊號路徑上的李茲線全部換成單芯銀線或是銅線,保證透明度提升三級。有空的話,把電源線剪了,換上一個AC座,再用條好點的電源線。以上這些是我大致會想動的地方。當然,找對Telefunken豆乾印的6DJ8換上去是一定要的,以6DJ8而言,值得玩的還有Amperex吹喇叭以及Siemens沙金腳。

 

 

 

說到Audio Research,一向在我心中有不小份量,從高中時期苦哈哈時有機會到人家家裡看到整套的Audio Research前後級,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。不論怎麼說,Audio Research至少在晶體當道的80年代堅守真空管陣營,獨特外觀一直是眾多土砲模仿的對象,對於電路方面也是有其獨特的見解,只能說理念不合吧,實在想不出當時這台當初怎麼會號稱是最透明的前級?

本來此系列想寫兩集,另一集分析phono部份,既然決定把它打入冷宮,多說也無益了,就留下殘缺之美罷~~~~

出口特製?是特別好聽還是特別難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