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印
上層分類: loudspeakers
點擊數: 12706

這是1999年miniWatt的舊文章,當初站長手裡有一對JBL 4312C,怎麼聽都不滿意,最後動手把箱子拆了。十餘年後,再回頭看這篇文章,內容不少錯誤,就把他當成年少輕狂的回憶吧。記得當年有一個網友有樣學樣,也把箱子拆了,結果站長轉去搞Altec,讓這網友頗為失望,不知道這位網友的4312C最後作何處置?在此對此為網友至上深深歉意。最近因緣際會,讀了一些JBL 4312系列的文章,也剛好有機會弄到一對4312A,趁機把資料整理一下,也算對這位網友有個交代。

以下文章為1999年所寫,錯誤部分我以粗體紅字更正。


 

前言

4312C雖然物美價廉,但是它在分音器用了兩顆可變電阻L-PAD調整高低音(這是為了方便錄音室使用的設計),真是敗筆中的敗筆,整個4312C的中低頻又濛又悶,除了聽爵士音樂之外幾乎令人無法忍受,雖然在換用L100的Alnico中音單體後略有改善, 但仍然有限。因此,它的分音器非改不可,另外,它的單體擺設也不對稱,錄音室用就算了,家用的話為了方便擺位,還是以對稱式設計為理想,就像JBL 4312B 一樣。因此,4312C的箱子可能也得重做。

您也許會問,這樣改值得嗎?嘿!一對全新的JBL 4312C只要台幣15,000,包含兩支12吋低音,兩支2.5吋中音以及兩支金屬振膜高音,這六支單體加一加大概就接近4312C的賣價了,還沒算兩個分音器以及箱子呢!

筆者認為,4312C有絕對足夠的潛力,能夠成為好聲的喇叭,甚至勝過它的前輩L100與4311等經典之作,為了能夠讓4312C揚眉吐氣,我的改裝計畫如下:

一、箱子重做,用一吋楓木夾板,增加箱體質量以及剛性,來控制大馬力的低音單體,然後,將箱子的大小做一調整,為了維持原來面板的小鑑聽喇叭比例, 我不想將正面的面積擴大太多,因此,我預計將箱子做深,大概加深到80cm左右(原本的箱子深約40cm),如此,低音反射口大小以及喇叭低頻響應可能都 得重新計算過,加深後的箱體可以讓中高音單體與低音單體分開音室,讓單體間的干擾減到最低。

二、分音器外接,可能整個丟掉重做一個,不用可變電阻L-PAD,直接改以高品質的固定電阻調整高音與低音的比例,外接的好處是可以輕易的設計給Bi-Amp使用。

三、製造一對適用的腳架。相信有用過4312系列的網友一定有找不到合適腳架的困擾,因為這款喇叭原本是設計放在錄音室Consol上使用的,沒有 腳架的困擾,但是,移作家用時,它那要高不高,要低不低的身材真難搭配腳架。我預計按照4312的高度燒一對生鐵製的腳架來安置它們,如此,4312C應 能達到一流喇叭的境界。

 

支解4312C 5/9/1999

為了瞭解4312C的設計,我必須拆出4312C的分音器,但是找來找去,就是不知道分音器在那裡,而4312C的箱子原本就沒打算讓人家打開,因 此外部也沒有任何螺絲可供拆卸,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,我遲遲沒有動手整治4312C。今天心血來潮,想想反正左右箱子是不要了,於是將4312C的單體全 部拆下來,拿了一支大榔頭敲敲打打,把整個面版敲下來,看看4312的內部到底如何。

經過一陣苦工,箱子已經被轟得七零八落,好不容易將面板撬開,一探究竟之後大失所望。4312箱子本身的材料是用密度很低的密集板所組成的,這種板 子內部坑坑洞洞的,看起來就像是軟木塞一樣,剛性極差,難怪4312C的低音老是糊糊的,除了用料差以外,整個4312的箱子竟然是用膠黏起來的,一根釘 子或卡榫都沒有,內部也僅有幾個地方黏上木棒補強,補強的方式仍然是用膠,唉!這是哪們子的作工。

看完了箱子以後,來看看中音單體的安排,4312C的中音單體是安置在一個獨立的Chamber裡面,而這個Chamber不知道是什麼材料作的, 厚度大約只有三張衛生紙,材質也類似衛生紙,外層塗以樹脂一類的厚膠補強,敲起來扣扣作響,實際運作起來的話Chamber搞不好唱得比中音單體還大聲, 這樣搞聲音怎麼會好呢?真不知道JBL這幾年到底在做些什麼,沒有進步就算了,反而越作越差,要是J.B. Lansing先生地下有知,不知該作何感想。

為了在重作4312箱子時能夠有個參考依據,我必須知道這個chamber的容積,但是這個chamber呈碗狀,用尺規難以計算,想起小學時老師 說的愛迪生的故事,手邊剛好有一個烘咖啡豆用的大碗,立刻將面板帶到浴室,用碗公裝水倒入chamber內,無巧不巧,剛好兩大碗公的水可以填滿 chamber,日後只要再用量杯量出碗公的容積即可。


拆爛的4312面板,白白鼓起的地方就是中音的chamber


拆下來的三隻單體

拆完面板後,已經可以看到分音器的後面了,仔細研究一下,發現要拆分音器必須從前面板著手,可是前面板上放分音器的地方貼著JBL的飾板,咬一咬 牙,一不做二不休,索性將飾板也拆了,找出一把美工刀從鐵質飾板旁邊慢慢挖,然後將飾板向上掀開,本來還打算保留這個飾板,用在以後的箱子上,後來發現不 管怎麼撕飾板表面都會起縐紋,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扯起來了。

移去飾板後,可以看到固定分音器的兩支螺絲,旋開螺絲就可以將分音器拆下。這個分音器也真是令人噴飯,用料之簡單,一看就知道是有問題的設計,電感 只有一個,想必在分音網路上低頻與中頻只有一個是二階網路,其餘的單體都是一階網路,這樣分頻點的相位會對嗎?阻抗會維持恆定嗎?至於中高音的衰減,也是 隨便串連兩個8歐姆的可變電阻L-PAD了事,看得我實在連抄下分音器電路的欲望都沒有,看來分音器也得重新搞過了。
此處關於分音器的描述有對有錯,站長會在另外一篇文章裡說明。

搞定一支喇叭以後,拆另外一支就容易多了,依樣畫葫蘆一番,六支單體加上兩個分音器全部拆下,剩下兩個破破爛爛的箱子,以及一肚子的鳥火,好在六隻 單體,除了原來的兩支編號為LE 5-2,原L100用的中音單體原本就無可挑剔以外,剩餘的兩支2213H低音單體以及兩支035TIA鈦合金高音單體看起來做工還不算太差,應該還大有 可為,下一步的計畫就是重新設計音箱,在此之前必須先測量兩支低音單體的T/H參數,以便計算音箱的容積與開口面積,無論如何,總算是向前跨出了一大步。

 


原L100用的中音單體,酷吧!

LE 5-2正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