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/9/2000

緣起

自從高中時代,在新竹世紀音響陳先生處第一次聽到Altec劇院之聲系統後,那種深刻的印象一直印在腦海,大學時代,更在寶木軒、黃智玉、張文俠先生等處聽過大大小小的A7、A5等系統後,擁有一對VOT 的已是我一生中的重要目標之一。

在過去幾年間,我曾經買過Altec 802-8G高音驅動器,511高音金屬號角、以及416-8B低音單體,只差臨門一腳,做一對828H的木箱就可以達成我的VOT之夢,孰料當兵兩年之 間,中央大學英文系成立電影研究中心,李振亞老師日日曉以大義,要我將這對VOT 先讓與央大,以使千萬學子受惠,VOT 就此與我長分離。

 

既然往者已矣,我當然是頭也不回地向前走,繼續找尋屬於我的下一對VOT ,在此期間,無意中獲得了一對狀況極佳的Altec 755C,加上前不久購得的803B低音單體,使我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處境--繼續追尋VOT,還是建造一套屬於自己的Altec系統。

 

VOT的聲音充滿活力,速度快,解析力也高,這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,但它的511、311系列金屬號筒會有難聽的金屬共鳴聲,803、805、 1003、1005等多孔號筒金屬共鳴聲較小,但在某些頻率仍會有奇怪的共鳴聲,而且Focus也因多孔的關係較為模糊,這些缺點使得把VOT放在家庭裡 使用變成一項挑戰,張文俠先生為了他的311-90奮戰了數年,但號筒與低音的連接上還是能聽出明顯的音色差異,如今,我可以選擇繼續挑戰VOT,或是另 闢一全新戰場,用755C加803B創造一套保有Altec VOT特色,又沒有號角困擾的直接放射系統。

如果朝著VOT來發展,踏著前人的經驗,我幾乎可以預知終點在哪裡,而VOT的缺點也永遠只能將其減小,無法根除,而如果朝著全新系統發展,失敗的機率可能高得超乎想像,但向不可能挑戰,不正是我輩非主流音響玩家畢生的職志嗎?思念至此,再無反顧。

去年,無意間翻閱了幾本舊的Sound Practice,裡面有一篇J.C. Morison自己搞的全傳輸線式揚聲器系統的文章,J.C.在他的系統裡使用全系列的Focal單體,六吋的中音以PVC水管做傳輸線,分頻點取在 120Hz左右,我仔仔細細地將這篇文章反覆讀了幾次,覺得非常適合我的755C,而Altec 803B 這對低音原本是設計給大型VOT 系統使用的,與755C是同期產品,搭配755C不但外觀顏色一致,由於紙盆構造相仿,都是屬於輕紙盆,強力磁鐵設計,相信音色上的銜接也比較能跟得上 755C著名的速度。

由於Altec 755C屬於8"單體,比起J.C.公使用的6" Focal還要大兩吋,Fs也比較低,而一方面為了能夠讓755C盡可能地發出全頻段的音樂,因此我計畫將低音分頻點往下調至90Hz,利用主動分頻的雙 擴大機,作高斜率(三階或四階)的濾波,將兩隻單體重複發聲的頻段盡量縮短,以避免音色的不一致,在雙擴大機尚未完成前,我計畫先用一個簡單的一階分音 器,將分頻點設在200Hz左右,這就是本系統的初步構想。

準備工作

為了這個計畫,我將揚聲器設計的聖經Loudspeaker Design Cookbook裡關於Transmission Line理論的部份反覆閱讀,直到完全沒有問題為止。在此期間,也將755C託給張元龍先生作特性量測,自己也用簡單的儀器測量了803B的一些T/S parameter,根據張元龍先生的量測結果,755C的軸上響應超過10K Hz以上會開始明顯衰減,因此,日後也許會為這個系統再補上一支超高音。

除了讀書以外,我也在網路上蒐集一些國外DIYers搞傳輸線喇叭的資料,最令我感興趣的是Lars Mytting,他的系統裡最複雜的除了彎彎曲曲的傳輸線木工以外,還用了雙層障板,內部填沙,真是不折不扣的DIY 實踐者。

在低音配置上,該採用J.C. 原設計的Transmission Line還是傳統的低音反射式呢?詢問張文俠先生的意見,他認為低音反射式的速度比較快,也比較符合Altec的精神,黃智鈺先生也有同樣的看法,況且如 果採用Transmission Line設計的話,木工的複雜度以及伴隨而來的調音、金錢都不是我能負荷的,因此,我決定採用成功率高,理論完整的低音反射式音箱。

整個系統規畫至此,我已經決定755C 採用與J.C.一樣的設計,正面用一塊木頭障板,後面再插一支6"的PVC 水管,我到水電行去問價錢,這種水管是不零賣的,一次得買一支,我到倉庫一看,乖乖!還真長一支!我請水電行幫我鋸成60與70公分兩種長度,總共分成八截,花了新台幣近一千元。


低音單體量測與裝箱

以下是我實際量測到的803B T/S 參數,由於兩支單體的數據相去不多,在此僅列一支:

fs:32Hz
Re:12.1 ohms
Qms:1.7649
Qes:0.0.411
Qts:0.333

根據這個參數,翻閱聖經LDC,如果想要得到平坦的低頻響應(Q=0.707),低頻-3dB大約只能到50Hz,這也符合Altec 廠商公佈的規格,但花了這麼大的精神,只不過將755C原來的80Hz向下延伸30Hz,如何能甘心?有沒有辦法讓803B再往下沈一點呢?根據一些參考 資料,方法有二:
1. 割彈波(Spider)
2. 加重紙盆質量

第一個方法是屬於破壞性的玩法,而且在沒割之前,誰也不知道Fs與Q值會變動多少,因此,我不打算這樣玩。至於第二種方法比較可行,因為我在用delta mass method測量Vas時,已經試過在振膜上增加不同的質量,並且記錄Fs的變化,根據之前的筆記,我決定在振膜背面貼上30g的質量,這剛好是四個十元 硬幣的重量,以下是增加質量後測得的T/S 參數。

fs:24.5Hz
Qms:1.949
Qes:0.454
Qts:0.368

根據這組新的參數,以SBB4配置,搭配280升的音箱,以及4"11公分長的低音反射口,低音可以下沈至30Hz/-3dB,再加上房間對於低頻 的補償效應,估計整個系統在25Hz左右仍然能夠有足夠的音壓,黃智鈺先生表示,當初803B的設計理念並不是以低頻延伸為考量,而是盡可能地在高頻銜接 外,往下延伸低頻,因此,他認為增加振膜質量,會讓803B的輕快音色喪失殆盡。在VOT 系統中,803B的確必須向上延伸致1600Hz,以便和較短的號筒如811B作連接,這也是VOT 低音音箱有短號筒設計,而且803B低頻延伸不佳的主要原因,但是,在我的系統裡,803B根本不需要發出超過500Hz的聲音,而且,由於中音單體的位 置可以前後移動,因此,我並不擔心速度銜接不上的問題。

決定了箱體容積以後,我利用AutoCAD畫出音箱的外觀,這個箱子容積比我的計算值還要大一些,以便日後微調,正面採用1:6.18黃金比例,面板倒斜 角以配合755C的pancake式超短紙盆設計,以較美觀的方式取得與低音單體同一垂直線的發聲點。畫好了箱體外觀後,就要找木工幫我做箱子,由於先前 郭晉嘉先生曾經介紹過我一位位於新埔的木工師父,我就帶著設計圖去找這位王先生,與他洽談後,敲定用三公分厚(一台吋)MDF為材料,兩只音箱共六千元, 這個價位比起小林或是阿進都還要便宜二至三倍,我當然是喜出望外,留下一只803B與一只755C工王先生合孔位。

接下來的幾個星期,我頻頻打電話詢問音箱的進展,終於,在漫長的等待後,王先生終於告知低音音箱完成了,當天下班後,我約了高中的死黨兼害人不淺的損友大 樹(就是這傢伙害我迷上古典樂的),向朋友借了部瑞獅,興沖沖地前去載喇叭箱,在看到喇叭箱完工的那一刻,心中真是喜悅無限。

回家後,和大樹合力將箱子搬上三樓,這個箱子還真不輕,每只大約有四十公斤以上,送走大樹,興沖沖地將單體拿出,正準備鎖上單體時,赫然發現原先放在王先 生那裡的那支803B振膜上多了一道長逾十公分的疤痕,疤痕表面還有經人刻意修補,留下的黑色顏料痕跡。那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左右了,我真的非常生氣,難過 得一個晚上都睡不著,這對803B是連號的,購入時狀況極新,而且那道裂痕是沿著我貼上的十元硬幣邊緣延伸,很明顯地是在貼上硬幣後才裂開的,單體壞了就 算了,我最生氣的,是那位王老兄竟然對這件事提也不提,顯然想刻意隱瞞,希望我不會發現那道裂痕,我看起來那麼像白癡嗎?

振膜裂痕特寫


第二天早上,我打電話給王先生,問他這道裂痕的來源,他老兄絕口否認,說不知道有此事。我盡可能地按耐自己的火氣,告訴他裂了就算了,人難免會失手,我也 當作自己倒楣,一人認一半,我再去找一對re-cone kit換上就是了,誰知他老兄還是連連否認,至此我已覺得此人心胸眼界太窄,不可理喻,要他賠錢,我順便把755C帶走,以免再遭毒手。後來,向張文俠先 生提及此事,他告知這種事常常發生,牽扯難清,因此,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單體去,在一旁等待,然後再將單體取走,絕不可留下單體,否則,悲劇很有可能一再上 演,這個慘痛的經驗,希望網友能引以為鑑。

大體而言,王先生的木工還算不錯,但他並沒有high-end的sense,一切以省材料為考量,也許因為當初沒有溝通清楚的緣故,他在上下板都使用兩塊 木板接合,還好對於結構並沒有太大的影響。取得低音音箱後,我將單體鎖上,利用音壓表,Function Gen以及true RMS meter對箱體做了一次簡單的量測,在沒有塞入任何吸音材料的情況下,低頻響應以及阻抗曲線都與我的計算十分接近,實際聽起來在35Hz幾乎沒有衰 減,25Hz清楚可聞,甚至20Hz都能感覺得到。

755C面板設計與製作


從表面上看起來,755C的面板應該蠻好設計的,只要找一塊MDF 板,開個洞把單體鎖上就行了。事實上不然,由於755C設計上就是從障板背後往前鎖的,螺絲孔位並不適合front mount,而且是以吸附在天花板上作考量,它的後方反射口是向側面,而不是向正後方,以上總總,若是硬要將755C做flushing mount(即單體表面與障板切齊,這對於減少音波繞射,增加結像力有相當的助益),木工必須相當精準,那位王老兄我是敬謝不敏的,與石頭討論再三,由他 畫了一張草圖,交給經驗老到的阿進來作這兩塊障板。在我的設計裡,這兩塊障板的尺寸僅比755C的直徑大一點點,根據前輩們的經驗以及LDC的說法,縮小 障板面積有助於音像再生。

由於阿進的工作很多,這兩塊障板拖了好長一段時間遲遲未動工,十一月的某一天,突然接到石頭一通電話,告訴我阿進師父過逝了,我嚇了一跳,簡直無法相信, 還以為石頭在開玩笑,沒有辦法,障板一事只能暫時擱置。二週後,石頭告知阿進的木工廠仍然正常運作,由一位梁師父負責,而我也終於在Y2K來臨時拿到了這 對久候多時的面板。

梁師父的木工真是一流,整個面板的完成度相當高,價格也不便宜,四塊面板(另外兩塊是做給DiatoneP-610 用的)加上兩支腳架共台票四千,Anyway,至少我的單體沒被弄壞!在原來的設計裡,這個面板的四個邊除了底邊以外都應該倒圓角,這也是為了避免不必要 的聲波反射,不過不知道是石頭轉述漏了,或是楊師父忘了,我拿到的障板並沒有倒角,這是美中不足之處。


分音器設計與製作
為了在雙擴大機尚未完成前,暫時能夠有音樂聽,我幫這個系統做了一個簡單的一階分音器,電感和電容都是向唐竹買的,分頻點設在200Hz,以彌補平緩的分 頻斜率,由於803B本身的阻抗為16 Ohms,755C則為8 Ohms,因此,我在803B端子上並聯了一個16 Ohms的水泥電阻,一方面調整低音單體阻抗,一方面降低803B的效率,據稱這個水泥電阻具有神奇的功能,可以使音樂更加好聽,靈感來自國內J 牌,號稱世界第一的喇叭廠商,版權所有,眾網友請勿模仿! (當然,我是開玩笑的 :))

簡單的一階分音器



由於分音器只是暫時的,我並沒有花太大的心思在組裝上,用電料行買的端子台,把零件鎖上,再用一尺三塊的喇叭線接至單體上,原本PVC水管是要塞長纖羊毛的,在還沒找到貨源的情形下,我先塞一捲玻璃纖維棉代替,如此,這對喇叭終於能正式上場了。

第一次試聽
在這個系統發展的期間,其實我的家中是一片混亂,先是房間裝潢,後是一萬張LP運抵家門,我的房間裡堆滿了裝LP的紙箱,而我必須將其分類,挑出我要的唱 片,再把不要的運走。除此之外,我稍早前已經將我的萬用擴大機拆了,換裝50SE電路,兩部機器目前都仰八叉躺著,尚未組裝完成,手上根本沒有一部可以聽 的擴大機,我已經近三個月不曾聽過音響了。還好,大樹搞來一部Denon的綜合擴大機,我胡亂接了接,在755C背面插上水管,也沒有塞吸音材料,就這麼 聽了起來,755C果然名不虛傳,中頻質感其佳,又有奇特
的透明感與輕快的速度感,可惜水管共振聲實在明顯,中頻低段簡直就像鴨子叫。

一片混亂的房間,唱片多到得請朋友來幫忙分類


第二次試聽
隨著唱片整理的持續進行,我終於在過年前把房間清理出來,在除夕夜前裝好分音器,接上Denon的綜合擴大機,放上一段音樂,嗯...高音有點突出,稍微 移動755C的位置後,總算可以好好地聽上一些音樂了。總而言之,整個系統還算不難聽,但中頻一直有個突出的硬調聲,聽起來總是像鴨子叫,我懷疑是PVC 管的聲音,還好,在塞了玻璃棉以後,這個聲音比較不突出,放一些砰砰叫的流行音樂相當過癮,但是,聽鋼琴或是一些比較強調質感的古典音樂時,那個無時不在 的硬調聲實在令人無法恭維。

大年初五,我在烘咖啡豆時,看著李振亞老師帶來修理的兩部我以前幫他裝的EL-156單端擴大機,突然想到也許換上EL-156 聲音會不一樣說。說做就做,匆匆地把擴大機修理好(先聲明,這擴大機可不是我設計有問題,是李老師開車緊急剎車時擴大機翻跟頭造成U52 陣亡的),接上去一聽,天啊,實在差太多了。換了EL-156以後,硬調子消失了將近90%,取而代之的,是華麗、平衡以及充滿活力的聲音,不同於一般的 中音單體,755C的結像力相當棒,坐在喇叭正中間時,閉上眼睛,真的彷彿可以觸摸到樂器,美中不足的,是尚未阻尼的低音音箱會有砰砰的共振聲,中低頻糊 糊髒髒的,不過,這個比較容易解決。

整個晚上,我一張接一張的播放我最喜歡的CD,不管是古典或是搖滾,這對喇叭都能讓人十分投入,也許高頻延伸不足,也許低音仍然不夠清晰,但它的低頻能量 以及中頻的質感,都足以使人忘了其他,而這對喇叭還只是在雛形階段,一切都還沒調整,我不禁要想,在雙擴大機系統完成後,會是什麼樣的境界呢?

2/29/2000

音箱吸音與相位調整

這幾個禮拜,終於把唱片清得差不多了,也可以好好的玩喇叭,在此之前,我決定先把喇叭箱的吸音處理一下。之前曾去建材行買了一捲天花板隔熱用的玻璃纖維棉,大約千把塊,這捲玻纖棉長得和肩膀差不多高,厚度在未壓縮前約有三公分,很適合用來作吸音材料。

由於我的喇叭箱背面沒有開孔,因此所有動作都必須透過803B的15" 圓孔來操作,這個圓孔剛好夠我上半身鑽進箱內,雖然姿勢實在不雅...

我先用刀片將玻璃棉大約裁至需要的尺寸,由於這種材料的伸縮特性極佳,因此,不太需要裁的很準,接著,在音箱內壁上一層薄薄的白膠,再把玻璃棉貼上就搞定 了。這幾塊棉的功效還真大,原本未貼時,頭伸進音箱時可以聽到很大的回音,貼上吸音棉後一點回音的感覺也沒有了,接下來,我把原本便宜的喇叭配線換成 2mm 的實心銀線,為了把線焊上喇叭端子,我把檯燈先放進喇叭箱,再整個人鑽進箱內工作,此時才發現我的順序錯了,應該先焊喇叭線的,要不然喇叭內塞了許多對健 康有害的玻璃棉,必須閉氣工作,以免不小心吸入,這個簡單的工作搞去我不少時間,還弄得面紅氣喘的,雙手也因為長期碰觸玻璃棉而搔癢不已。


終於,一切都搞定了,我把單體鎖回去,打開擴大機,原本以為聲音應該會更好,誰知恰恰相反,難聽至極,高低音好像各自在唱自己的,音量一大的時 候,755C就像一隻老母雞嘎嘎地叫。過了兩天,有朋友到家裡玩,我放了一些音樂給他們聽,結果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很奇怪,我當然知道他們在想什麼,我懷 疑有可能是PVC 的共鳴聲因為音箱的吸音而更突出了,喇叭的相位八成也沒有搞對。

王菲的天空專輯第五首天空Acoustics版,網友應該不陌生吧!這是許多發燒友最愛的唱片錄音之一,根據我的觀察,播放率僅次於Eagles Hells Freeze Over 裡面的Hotel California。言歸正傳,在播放王菲時,可以很明顯地聽到吉他位置上下左右亂跑,播放惠妮休士頓時,音量一大,中頻的peak幾乎令人奪門而出, 因此,我覺得一定是相位搞雜了,根據LDC ,一階分音器對於水平方向的單體錯置非常敏感,我嘗試前後移動755C,但漫無目的地移動效果不佳,想用音壓表量一量到底怎麼回事,卻因搬家之故,東西亂 成一團,怎麼也找不到音壓表,事到如今,只能靠耳朵了。

在現代音響跑龍套的期間,我曾經隨著張文俠總編拜訪過許多音響玩家的試聽室,也試著學習他享譽的江湖的喇叭擺位法,我知道有許多網友對這套方法嗤之以鼻, 認為迷信大過科學,但我親身經歷過,知道其中確有學問。我的功力比較差,無法像張總編以及熊園偉先生一樣,一次調兩支喇叭,因此我只開一聲道,播放 Starker拉的Bach無伴奏大提琴,調整755C的位置,最後找到的位置,755C退的很後面,此時,發聲的位置雖然對了,但低音音量也因此大過中 高頻,必須另加電阻來調整,我左想右想,覺得應該是755C與803B的極性標示相反,我原來是照著單體上標示的+/- 來連接。於是,我把端子台上755C接線反接,再重調一次,最後找到的點755C面板稍微超過低音音箱的障板斜面一點,此時755C與803B的音量大致 相等,聲音也順耳多了,這個調整的過程說來簡單,但大約用去差不多兩個小時的時間,調完了一支後,搞另外一支就容易多了。先把755C大約擺到剛剛的位 置,再前後微調一下就行了。

調整完之後的喇叭,不論放起人聲或是管弦樂都相當迷人,中頻的水管聲雖然還是嘎嘎作響,但如果不是音量很大,或是很注意聽的話,尚能忍受。最棒的還是它的 解析力與高效率,用一對每聲道12Watt的EL-156來推,音量可以大到驚人,而我也發現原本熟悉的錄音裡,竟然還有那麼多細節是我以前沒聽過的!

由於空間是新的,我也不太熟,因此我決定先這麼聽著,三不五時搬搬喇叭練身體,待經驗豐富後再來找到最適合的擺位。

3/10/2000

再戰水管

喇叭聽久了,對水管聲越來越難以忍受,上週李振亞老師來家裡搬他的EL156回去,順便請他聽聽我的系統,他聽沒三十秒,就直嚷嚷水管聲很難聽,再 聽一些不同的音樂,他漸漸發覺這套系統的優點,但還是認為水管把中頻弄得很髒,完全無法忍受,除了李老師以外,同事以及一些朋友來家裡玩時也是這種感覺, 原本我打算先搞雙擴大機,但這些批評使得我下定決心先對付水管。

為了這個問題,我反覆翻閱J.C.的文章,發現他並沒有提到任何水管所引起的音染,而他的系統與我的不同處,除了單體外,就是填充物的不同,他用羊 毛,而我用玻璃纖維棉。難道這就是問題所在?為了證實這個假設,我去棉被店買了四斤的羊毛,適量塞入PVC內,結果發現差異還真是有夠大,改用羊毛後,好 像把喇叭上原來蓋著的厚毯子掀開了一般,聲音乾淨清楚太多了,仔細研究一番,我發現原因並不是玻璃纖維棉特性不好,而是因為管道內的充填物應該越均勻越 好,用玻纖棉時,為了怕碎屑到處亂飛,我只是隨便折一折就塞進水管裡,這樣吸音的效果當然比不上分佈均勻的羊毛。

塞了羊毛之後,整個系統真正會唱了,沒有難聽混濁的中頻,取而代之的是數不盡低電平的細節,放每一張唱片都是一個大驚喜,原來這張唱片裡還有這麼多從前沒聽過或注意到的訊息!

嚴格說來,塞了羊毛後,水管聲還是多少有一點,我想了幾個改善的方法,等有空時再來慢慢整它。其實,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,那就是用木 頭重做管道,這樣塑膠聲就再也沒有了,但我就是不服氣,總希望找些方法,在不換PVC管的前提下,解決這個問題,向自我挑戰一番。

自從李老師將機器搬走後,我手邊又沒機器可聽了,只好換回Denon綜合擴大機,但那聲音實在令人不敢恭維,只好加緊腳步,將已經裝了一半的 50SE擴大機兜起來。原本這對擴大機的推動級是用71A,但試推以後發現電源哼聲蠻嚴重的,我是用交流燈絲,在不想大改燈絲電路的情形下,我另外畫了一 個5687 Cascode的推動電路,直接交連到50,輸出變壓器是李老師贊助的one electron, choke用UTC拆船,電源變壓器則是向堅新訂作的。

關於這對50SE的線路以及裝配過程,我會另外介紹,暫且按下不提。話說接上50SE後,整個Altec系統的表現更加傑出了,尤其是單端直熱管在微動上以及Sound stage上的特殊質感,令人捨不得關機,自從50裝好後,我每天都要聽到半夜一、二點才甘願上床就寢,每天早上起來都好像沒睡飽一樣,昏昏沈沈的,唉!

幾個月來,我開始嘗試一些不同的喇叭擺位,目前的擺法喇叭距離左右牆各五十公分左右,前障版大約在房間長邊的七分之一處,755C不能toe-in太大,否則聲音會很怪,我只toe-in不到十度。

目前的擺設方式

接下來的工程,包括雙擴大機設計與製作,以及一些微調的動作,涅盤已至?在不遠處?抑或遠在天邊?

4/2/2000

超高

雖然755C號稱高音可以延伸至12kHz,但根據我自己的測量結果,軸上響應到10kHz左右就已經很拼了,這對於現代的音響觀念而言,當然不足 夠,實際聽起來,鋼琴的高頻泛音、銅鈸的高頻延伸等通通聽不到,看起來非加超高音不可了。於是,我開始上網找尋,從古董的JBL 075、077到現代的2404、2405、一路找到各大廠如Focal、Dynaudio以及Morel,期間也詢問了黃智鈺先生的意見,他告訴我高頻 應力求音色與755C一致,延伸到哪裡並不是太重要,對我本來考慮的2404與2405,他認為氣質都不搭,接受了黃先生的意見後,我轉而尋找現代大廠做 的軟頂高音,最後決定用Morel的MDT36試試。

由於我一個朋友在美國唸書,預計五月初回來,因此,我透過網路向一家叫做zalytron的公司訂購一對MTD36,請他寄到我朋友的住址,再託我朋友帶回來。

在等待的期間,我手上剛好有一對從JBL 4312C上拆下來的TI35高音單體,金屬振膜,效率蠻高的,心想反正玩玩無所謂,就去角鋼店裁了兩塊白鐵角鋼,把高音單體固定上去,再用自攻螺絲鎖到 755C的障版上。在分音器方面,對755C不做任何衰減,另外並聯一對訊號線到高音單體,串上一個電容,以及適當的分壓電阻,就此搞定。

開聲一聽,嗯,加了高音單體果然聽到許多高頻細節,我又調整了幾次電容的數值,最後定在2uF Wima Black Box。

整體而言,加上高音以後、整個系統才算一個完整的全音域系統,音色平衡,而不會頭輕腳重,低音也不會像以前一樣有太多的感覺。不過,這對高音單體的音色金屬味相當濃,大約在10 kHz左右會有一個Peak,蠻明顯的,Anyway,這只是暫時的方案,我也就不打算傷這個腦筋了。

4/30/2000

大師登場

經過了幾個月的準備,終於覺得把喇叭系統搞得稍微能見人,月底一個週末約了張文俠先生以及石傑夫先生來家裡,同道來的人還有石頭的朋友阿忠。

話說中午時分,客人上門,進了房間,立刻就可以感到專家的職業素養(或是怪癖),張先生立刻巡視房間,不停用手指各處敲敲彈彈,而石頭則是仔細研究房子的裝潢,以及施工的情形,終於,兩人得到了滿意的結論,願意坐下來仔細聽一段音樂。

原本三人都是坐著聽的,聽著聽著,張先生站了起來,開始換不同的位置,而石頭則和阿忠坐在床上,不時交頭接耳,品評一番。終於,講評時間來到,石頭 與阿忠都表示對這個系統的印象很好,人聲生動,音樂自然,聽得主人我心中暗爽,直覺得骨頭都輕了好幾兩,哪知人還飄飄然地,張先生劈頭就說喇叭的位置不 對,人聲的位置太低了,應該再往前,真是行家出手。其實,我早就有注意到這個問題,整個系統在唱歌時,中頻聽起來離地大約只有50到80公分,我原先以為 是喇叭高度的問題,我的喇叭箱設計時有考慮到腳架,因此,以目前直接擺在地上來看,會比理想位置矮10公分左右,擺位時,我沒有刻意去調整這個問題,而只 注重頻率的平衡,有時聽音樂時,人會坐在椅子上故意往下滑一點,讓755C的放射軸直接對準耳朵上方。

張先生認為,腳架固然有影響,但仍然可以藉由調整喇叭的位置來改善音像的高度,於是,我和石頭合力前後搬動喇叭,最後找到的位置,比起原先的位置往 前三十公分左右,再往前的話,音像反而會往下掉,調整位置後,聲音整個活了起來,音像與音場的感覺更加鮮活,石頭頻頻向我打聽755C的價錢,看來他的 Altec 604G得另找主人了。

張先生又提出一個問題,他認為低音單體距離755C太遠了,中頻和低頻的聲音會分成兩截。我告知理論上雖是這樣,但這個系統最後會分頻在 100Hz,這個頻率低音的位置應該沒什麼重要性,而把單體稍微向地面靠近,有助於低頻的延伸,不過張先生還是認為低音單體還是應該盡量靠近中音,這可能 得等我做好雙擴大機後才能知道影響有多大。

在這次試聽中,張先生也帶來了他最新訂做的銀線,規格有1.5mm和2.0mm兩種,他用兩種線徑各做了一對訊號線,接上系統後,聲音比我原來的訊 號線細節多太多了,仔細比較一番後,我們發現2.0mm沒有1.5mm來的好聽,於是乎,本人立刻凹下這對訊號線,並為此次試聽劃下句點。

張公文俠總評:

聲音很活,有Altec的一貫特色,低頻延伸良好,房間沒有什麼低頻駐波的問題,中高頻有點衝,中頻有水管聲(唉!又是那截水管)。整體來說不錯,不過尚有相當多的改善空間。

5/7/2000

Morel MDT37

千盼萬盼,終於盼到我朋友將Morel MDT-36帶回台灣,高高興地打開一看,當場傻眼,寄來的竟然不是期待中的MDT36,而是小一號的MDT37。MDT36與MDT37的振膜大小與質 料一模一樣,唯一的差別是磁鐵材料與大小,MDT36採用雙Ferrite磁鐵,效率為97dB/m,而MDT37則為銣磁鐵,效率93dB/m,對 755C的95dB/m而言,顯然有所不足。

事已至此,沒辦法只好先試試MDT37了,為了這對單體,又跑了梁師傅那裡,訂做了一對木框來安置這對高音,所幸MDT36與MDT37的外框一模一樣,他日若購的MDT36,不需另外再作木框。

接上後MDT37的系統,高音比起先前的JBL金屬振膜高音,好上一大截。原本刺耳的peak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,是柔順延伸的高音,Morel果 非泛泛之輩。經過幾天的聆聽與測試,我發現755C的音量有點大,比起高音與低音相差許多,因此,又稍微修改了分音器,把755C的音量衰減一點,讓頻率 響應平順一些,並且開始嘗試不同的喇叭擺位。

重量級腳架現身

致此為止,除了雙擴大機以外,整個系統的發展已經大致完成。接下來,就是設計一對堅固耐用,穩如泰山的腳架來供這對大喇叭使用。腳架這玩意沒什麼技巧,不共振,夠沈重、加上站得穩,就是好腳架。

方向既定,於是祭出我的Autocad,畫了一對腳架的草圖,然後請位於新竹牛埔的機械加工廠幫忙加工,為降低共震,這對腳架的材料採用實心不鏽 鋼,相當沈重,每邊大約有三十公斤左右,由於經過洗床與車床的緣故,整個腳架的外表油膩膩的,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,用香蕉油慢慢的將這些油垢清理完畢, 整屋子嗆鼻的溶劑味,令人有無法呼吸的感覺。

清理完畢後,約來幾個朋友,幫忙把喇叭烏龜翻身,然後用12mm的不鏽鋼螺絲將腳架緊緊地鎖到喇叭箱上,這樣一來,喇叭箱與腳架緊緊的結合在一起,箱體的質量立刻增加三十公斤,不但更加沈穩,箱體的共振量也會顯著減低。

在腳錐方面,原本打算用黃銅或是不鏽鋼另外做腳錐的,後來發現不必這麼麻煩,直接把16mm不鏽鋼螺絲的底部用車床車成圓弧形就是很理想的腳錐了。

將喇叭翻回後,先用水平儀將四支腳錐調到水平位置,然後開始試聽。果然如預料一般,低頻清楚乾淨許多,爵士樂中的double bass撥弦聲清楚結實,聽過這樣的聲音後,沒加腳架前的低頻只能以轟隆轟隆來形容。

整體說來,這對腳架表現可謂十全十美,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裝上腳架後的喇叭看起來太秀氣,沒有雄壯威武的感覺,有點後悔把腳架的foot print設計得太小了,不過,這對聲音是沒有影響的。

水管殊死戰

每個到家裡來聽音樂的朋友,不論是不是音響迷,聽不到三分鐘,第一個問題就是,怎麼有水管的聲音?這對一個以自己音響為榮的的人來說,簡直比死還難受,因此,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,我下定決心,先對付水管。

經過幾次打電話和張文俠先生討論的結果,我決定仍然保留水管,在水管外另外做一個木箱把水管封閉起來,然後用石英砂將水管與箱子周圍的空隙填滿。這樣,看水管還振不振!

張先生表示,石英砂的多寡應該適可而止,如果填得太多,聲音可能會變得太呆板,不夠靈活,因此,設計時必須考慮可以隨時更改石英砂的份量。

計畫擬定,一樣用Autocad畫圖,請梁師傅做箱子,一對箱子用去NT$3000,搬回家後,用Epoxy將箱子的一端與755C的面版黏死,風乾一晚上後,再徐徐灌入購自建材行的石英砂,最後將後版蓋上,搞定。

灌砂後的系統,完全聽不到水管的啞啞聲,把音量開到極大,也不會有令人想要破門而出的感覺,這其間有請過不少朋友來家裡試聽,包括賣銀線的小高和管球倉的Jim Juo,每個人都表示聲音相當驚人,幾個月來的辛苦,總算換來些許代價。

大師再度登場

8/20/2000
搞定水管後,信心大增,想想該是仔細擺位的時候了,於是,打電話聯絡張文俠先生,請他代約擺位專家熊圓偉先生一起來家裡,本來還打算一併邀請黃智鈺先生的,不過黃先生表示正在趕裝機器,無法前來,因此只得做罷。

張先生與熊先生到訪後,站長與兩個朋友(大樹、睡王)一起做個小東,請客人吃頓便飯,酒足飯飽後,站長我老實不客氣,請大俠先發表看法,並且請熊先生在擺位上給點意見。

張先生聽完幾首曲目後,表示聲音比上次到訪進步相當多,不過低頻的量感與延伸不如他的JBL Hartsfield與Altec A5。熊圓偉先生表示,中低頻銜接有點不自然,張先生表示應該是一階分音的關係,熊圓偉接著問我喇叭多久沒動了,我回答自從上回張先生來訪後,喇叭的位置並沒有改變太多。

熊先生表示,低頻不對,喇叭的位置應該再向後,張先生也表示,裝上腳架後,喇叭不必那麼前面,說做就做,我和兩個朋友開始依照二老的意見移動喇叭,難為熊老先生一把年紀,也下來搬搬弄弄的,真不好意思。

經過大約十幾分鐘的粗調,整個系統的表現改善極大,音場不但變深變大,而且更加有活生感。接下來的細調階段,是許多朋友都無法相信,甚或嗤之以鼻 的"彈功"。只見二老這裡彈彈,那裡拍拍的,聲音就好像是麻薯一樣,要圓就圓,要扁就扁,唬得兩個朋友下巴都快掉下來,呵呵,這正是每個第一次見到二老" 彈功"的標準反應。

經過一陣子搓弄,二老也算滿意了,就由張先生做個結論,他表示:

聲音很好,有活生感,中頻相當好,典型的Altec之聲,沒有惱人的Horn聲。

缺點是低頻延伸仍嫌不足,中低頻銜接有瑕疵,這兩個問題,也許都能在我的主動分音雙擴大機系統裡找到答案吧......

 

張文俠先生與熊園偉先生

目前的系統擺設

未完代續...........